再见,高马尾
文|孔岭岭
教室里十几个女生,竟无一人扎高马尾。
今年我带六年级。
六年级的她们或披散着头发,或挽着低髻,偶尔有人扎个半马尾,也总是松松垮垮地垂在脑后,我摸了摸自己高高扎起的马尾辫,忽然觉得像个异类。
小时候最爱扎高马尾,母亲总说我把头发扎得太紧,我却偏要再紧些,那时觉得,头发扎得越高,人就越精神,不信你看古装剧里的那些侠客,哪个不是马尾高束,英姿飒爽?
试想一下,侠客们发束劲挺,如剑指青天,当其策马疾行,高扬的马尾在空中划出凌厉的线条,尽显侠客坦荡的胸襟,不仅有“宁折不弯”的江湖气节,更蕴含了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”的洒脱。
我爱高马尾,认为它正与侠客挺直的脊梁形成呼应,故而常对着镜子甩动马尾,想象自己是个仗剑走天涯的女侠。

但随着年龄增长,再要扎高马尾,却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:发际线日渐后移,发根也悄悄松动,我已悄悄失去了扎高马尾的资格。
以前我最不齿“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”之类无病呻吟的慨叹,但对镜自视,也难免有一缕“青丝辞镜去,白雪入帘来”的感伤。
梳洗罢,排水口总会堵住一把头发,此情此景,虽不至于让人“肠断白频洲”,却也默默地向世界庄严宣告一个青春不可挽留的逝去。
朋友们建议我:年近不惑了,就不要束发太高,既不符合年龄又不适合身份。就连发型师也忍不住劝我换个温婉典雅的发型。
可我总是不肯,高马尾仿佛是一种执念,放下它,就意味着放下了某种可贵的品质。
有时我也尝试着将头发挽成低马尾,镜中人顿时温柔了许多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可高马尾扎回去,额角的碎发却已经遮不住隐约可见的头皮。
顿时有些迷茫,随着时间流逝,我该如何重新定义英姿勃发,难道只有发型吗?

回想自己“恣意江湖”的那些年,无论运动会上奔跑的身影,还是毕业典礼上挺直的脊背,每一张都那么意气风发,充满年轻的力量。
我不禁怀疑,我执着的究竟是高马尾本身,还是那个敢作敢为的年纪应有的精气神呢?
高马尾终将成为过去,但那份昂扬的意气不该随之消散。
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丽,真正的坚毅如深海暗流,不必借助风浪彰显其力量;只要内心锐气犹在,生命就是一把随时可以出鞘的剑,那么马尾的高低又何须在意呢?
END
投稿微信:13180556779、15100908185
||温馨提示:
请投稿的朋友注意,本公众号头条只发原创首发作品,若非首发请及时告知,以免浪费编辑感情和精力。